《廉政瞭望》封面報道:“段煉”官場
  策劃人:徐浩程
  官場段子,從來都不止一面。
  一方面,它釋放了社會壓抑情緒、促進了交往、娛樂了大眾,有利於舒緩民情,營造和諧社會;
  一方面,它卻借助宣泄性敘述,在嬉笑怒罵間表達個人和群體的解構性意識,對社會主流輿論構成腐蝕;
  一方面,它還是輿情的放大鏡,直指轉型過程中一些官場現象、生態、甚至病竈所在,值得認真關註與研究。
  官場段子的複雜性,決定了不能片面的看待它。基於此,就有了本期策劃“‘段煉’官場”。
  煉,是提煉、是錘煉、是洗煉。
  面對段子狂歡,只有在承認差異、包容多樣的同時,正確引導、積極糾正,才能實現官民的雙贏。我們希望官場段子,最終成為淬煉官場、砥礪前行的“磨刀石”。
  作為一種政治和社會現象,段子,不僅是生活的反映,也是一種凝練的智慧,或諷刺,或嘲弄,或戲謔,或調侃,或規勸,都為表達一種社會情緒。
  段子的微言大義
  文/尤梓
 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微博、微信等傳播手段的勃興,段子已然成為一種生活。寫段子、讀段子、轉段子,每個人手裡都有一兩條段子,尤其是官場段子。
  著名作家王蒙就曾調侃說,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經典文學作品傳世,唐有唐詩,宋有宋詞,元有元曲,我們今天能留給後人什麼?恐怕只有小品和段子了。
  其實,中國人好像一直有講段子的傳統。《論語》不就是段子麽?一句一句,各有各的微言大義。從古代採詩官搜集的民諺、歌謠,到文人編撰的“雜纂”、對聯,再到現代的順口溜,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段子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可謂是段子的“朋友圈”。
  作為一種政治和社會現象,段子,不僅是生活的反映,也是一種凝練的智慧,或諷刺,或嘲弄,或戲謔,或調侃,或規勸,都為表達一種社會情緒。
  從民謠到段子
  民謠等古代段子的發達,從歷史上那些在街頭巷尾流傳的順口溜、打油詩中就可見一斑。比如東漢末年咒罵權臣董卓“千里草,何青青,十日卜,不得生”的民謠小調。
  如果往久遠了追溯,《詩經》里的許多作品,如《碩鼠》、《伐檀》也可以算是最古老的民間段子,只不過經過了文化人的加工整理罷了。
  如今,段子簡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“佐料”了。
  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蔣子龍就曾在《人民論壇》刊文稱,有一次去北京參加一個相當高級的評委會,評委中有個女高官,在座的專家學者卻沒有幾個人跟她熟悉,討論會場變得拘謹、沉悶,大家都不自在。
  不一會,大家的手機都有了動靜,原來是那名女高官給每個評委都發了一個輕鬆的段子,誰讀完段子都得抬頭看看她,彼此會心一笑。會場氣氛立刻輕鬆自在了,討論變得熱烈起來。大家從心裡贊嘆那名女高官智慧、隨和,把段子用活了。
  小段子、大能量,尤其那些具有官箴意味的段子,更具旺盛的生命力,即便現在仍具有借鑒意義。
  去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菏澤考察期間,就給當地市、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:“得一官不榮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無用,地方全靠一官;穿百姓之衣,吃百姓之飯,莫以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”
  他說,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係。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,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。
  這副出自清朝一名知縣的段子化對聯,據當地官員回憶稱已經有3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參觀,“他們都對這副對聯的深刻內涵產生了濃厚興趣。”
  當地官員稱,1995年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就曾在對聯前駐足佇立,凝視品味,良久思忖後說:“咱們都是百姓啊!”
  這類段子,從古到今不少。清代學者申居鄖就有這麼一句話:“做官時,要往前想一想:我原不是官;又要往後想一想:我不能常有此官。”這與“得一官不榮,失一官不辱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  當然,更直白的是“當官不為民做主,不如回家賣紅薯”。這句出自《徐九經升官記》的臺詞,已經被不少官員奉為官箴。
  有幽默,更有民意
  段子直接反映了民眾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,其感情更為直接、強烈。
  去年年底,習近平在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後,中國青年報社中青輿情監測室發佈“月度輿情指數”稱,此事位居輿情滿意度第一名。
  “指數報告”還稱,有民眾在盛贊之餘編排了段子:“習總買包子有深意,慶豐就是兩袖清風、炒肝就是炒幹部、芥菜就是戒財、豬肉大蔥餡就是一清二白、21元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將反腐進行到底!”
  中國青年報發文對此解讀稱,這凸顯出民眾對本屆政府的最大信心來源:反腐。
  段子另外一個特點在於諷刺。
  2005年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就提到,在開展群眾工作方面,我們有的領導幹部甚至不會說話。有的同志自嘲:與新社會群體說話,說不上去;與困難群眾說話,說不下去;與青年學生說話,說不進去;與老同志說話,給頂了回去。
  領導幹部不會說話成為當時熱議的焦點,當時有媒體稱“可謂振聾發聵”。
  2011年,習近平在講話中又引用一副對聯形式的段子,上聯是“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”,下聯是“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”,橫批是“誰來落實”。
  習近平說,這是對“文山會海”的諷刺。隨後,《求是》雜誌將此講話刊登,各地紛紛學習。
  如何用段子來反腐
  “風聞言事”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的一種工作方式。自兩晉南北朝時期正式確立以來,它就作為一種重要的監察舉報方式而在古代一直存在。
  通過這種方式,御史等監察官員能獲悉大量的案情和作姦犯科的事實,從而有效地發揮監察職能,因為段子落馬的古代官員不少。
  宋太宗朝時,趙昌言擔任樞密副使,陳象輿、董儼擔任鹽鐵副使,三人同年所生,又都是朝中高官,自然形成了個小圈子。這幾人每天晚上都在樞密院喝酒聊天,下棋射箭,好不開心。
  有一天晚上喝酒喝得有點晚了,到了宵禁時間。兵丁看一伙酒鬼騎馬在街道中亂走,攔住馬頭,要求出示證件。陳象輿一甩手就給了士兵一鞭子。
  巡查士兵個個氣憤。第二天,都城大街小巷就流傳著一句段子,叫做:“陳三更,董半夜。”
  不知怎麼,這還傳入宮廷,被宋太宗知道了。宋太宗很生氣。從段子看,三人經常違犯宵禁政策,嚴重影響朝廷形象。不久,三人都被降級外放。
  不獨古代,其實在現代也有因段子而被調查的官員。
  湖北省巴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,2003年,該縣原國土資源局礦產管理股原股長彭俠,大肆貪污索賄,在一年半的時間里,就瘋狂斂財共達54萬元,創下了該縣官員腐敗之最。
  彭俠的落網非常偶然:該縣一名檢察官席間偶爾聽到一名煤礦老闆講彭俠如何賭博、嫖娼和養情人的段子,心中卻疑雲頓生:一個小小的股長,怎麼會有那麼多錢“瀟灑”?
  後來,該名檢察官通過初步瞭解,掌握了一些線索,並向檢察院領導彙報。
  2004年3月18日,巴東縣檢察院成立專案組,對彭俠立案偵查。當年年底,彭俠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。
  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一夕落馬,有關他的段子就會呈現井噴。輿論狂歡的良莠不分,有壓抑後的真實噴發,也有報複性的落井下石。
上一頁12345下一頁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bnjewtp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